br>身旁一位中年阿姨见状,满脸关切地说道:“这么好看的一双皮鞋,可以拿去鞋帽商店问问看有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。”
小雨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听着,默默地看着。
老师傅动作娴熟,不到几分钟便将鞋粘好了。
那位热心的阿姨又说道:“刚粘好的鞋子最好先不要穿上路,你去对面路边摊买一双十几块钱的鞋应付几天吧。”
小雨听了,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。
中年阿姨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,询问了她的尺码和喜好的款式后,便迅速走向对面马路。
不多时,阿姨为小雨挑了一双白色的凉鞋回来,价格颇为实惠,只要30块钱。
几天后,小雨给远在崇明的母亲打电话时,提及新买的皮鞋开口了,母亲并未有丝毫责怪之意。
只是不停地叮嘱她,住在阿姨家里要乖巧听话,切不可打扰外婆和正在读高中的表妹,闲暇之时要帮忙洗洗碗,擦擦桌子。
小雨强忍着心中的委屈,没有回应母亲的话语。
可电话那头的母亲依旧自顾自地唠叨个不停。
小雨心中愈发不耐烦起来,却也只能在电话里不断地应付着母亲的絮叨,机械地发出“嗯,嗯,嗯”的声音。
赵小雨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50后。
年轻时经历了上山下乡的艰苦岁月,中年又遭遇下岗的困境。
或许是生活的磨砺使然,她早己习惯了默默忍受一切。
小雨实在难以理解父母那一辈人,为何常常在家中遭受委屈后,还要帮着他人说话。
有时明明是别人犯下的过错,可母亲却依旧固执地认为是小雨的不是。
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,她的女儿赵小雨终于也学会了“忍”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